改變世界先改變自己

wallpaper-929529

從小老師就告訴我們要每個人都要訂定自己的人生志願,甚至寫意篇名為『我的志願』的作文,有些人的志願非常高、遠,當總統、改變世界、成為發明家好多好多,小小年紀的我們大多數的人都只是靠著自己對這世界的一點點認識寫下這人聲志願。

長大後,歷練過求學、交友、兩性交往等等事情,也讓我們對世界更佳的認識,很多人多會在這個時間點重新訂定未來,自信滿滿的說「我要改變這個世界」。

改變世界談何容易,這個世界的一草一木皆不是在你出生到你現在這短短幾十年所組成,就文明社會來說,也不是幾百年可以計算的了,我們要改變它?憑什麼,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試問自己幾個問題「你賴床嗎?」「我能改掉賴床的習慣嗎?」「從今以後我不再賴床,鬧鐘一響馬上先被起床」,很棒假設你都達到了,那你周遭的朋友也和你一樣嗎?如果沒有,你有辦法讓這群朋友受到自己的影響力也成為一個不賴床的人嗎,這群朋友又影響另一群人,然後整個世界都不在賴床!

想一想,當自己連嘗試改變自己都沒心沒毅力,一個人如果沒有影響力連帶一個團隊都有問題,又何論「改變世界」呢?如果真心想要改變什麼,那麼先從每天改變自己讓,自己越來越好開始。

一天一篇,學習思考、分享

Images via wallbase

表達拒絕不衝突

wallpaper-142819

每個人都有忙的時候,若在這個時候朋友突然相約自己吃飯或是參加聚會,此時你要如何拒絕他們而不會影響到彼此的感情,或是晚上已經相約家人吃飯,突然上司詢問是否能夠加班,要如何婉拒能讓你的地位不受影響呢,『這樣坦白說,不怕得罪人』一書提到四個要訣,提供一些幫助勇於表達又不傷感的方法,分別為D,E,S,C

明確的描述事實(Describe)

在這種情況下,欺騙通常不是一個好的方案,因為總有一天謊言會被發現的。這個時候應該明確的表達自己的婉拒的原因,可能是時間太晚或是其他因素,但記住先不要加入個人觀點。例如:『現在有點晚了』

清楚的表達意見讓對方了解(Express)

接著清楚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務必讓對方也能夠感受到,產生同理心,避免對方把不滿埋在心中,埋下炸彈的種子。例如:『Augus,上班一整天下來有些累了,今晚想早點休息』。

提出建議方案(Suggest)

在對方了解你想婉拒的前提後,也同意時,不妨在此刻提出一些建議或是方案,讓對方感到你很重視這個邀約,實在不得已,確保人際關係保持良好。例如:『我真的很喜歡那家餐廳,下次若能提早些我一定陪你去』

預告後果(Consequence)

你也可以說明如果這樣做會產生什麼結果,例如:『這樣我很有可能會錯過末班車,明天上班肯定會遲到』。

良好的溝通是非常重要的事務,一個良好的溝通也需要一個適當的傾聽對象,不良的溝通不僅會讓團隊花費太多的時間迂迴之中,更可能不經意的惹腦別人,下次拒絕對方的時候或許你可以考慮這四個要訣!

一天一篇,學習思考、分享

Images via wallbase

兩人三腳遊戲

兩人三腳遊戲

用兩人三腳遊戲來比喻上述的事情非常的恰當,每個人都有玩過這類的遊戲,遊戲進行時會將兩人的左腳及右腳綁在一起,形成兩人三腳狀態,遊戲考驗著這兩人之間的默契,有2人3腳當然有3人4腳、5人6腳甚至是20人21腳,隨著人數的增加,難度跟著增加、默契將地,使得前進速度越來越慢。

大船的問題

如果說小公司就像一艘小型划船,那麼大公司將看成一艘巨大的羅馬戰艦,上頭載有上百上千位划手,這兩者皆有個共同點,就是向前進時的動力都是來源於全體隊員努力的向前划。

但是大船上卻會有些問題 :

  • 每個船員無法看到其他團員究竟是否有像自己一樣努力的在划
  • 無法明顯察覺到自己的努力對這艘大船的影響
  • 各個船員划槳方向無法統一容易造成力量互相的抵消
  • 各個船員間無法直接溝通,需要有各別領導者

就以上三點來看,大船存在著許多的問題,團隊越大,每個人的貢獻就越接近整體的平均值。一位優秀的船員在這種環境下很容易受到影響,例如日久皆見不到自己對公司的貢獻、受能力較平乏的船員拖累,久而久之這位優秀的船員也會逐漸平庸。

反觀小船,每個人都很瞭解自己與其他人在做什麼,也非常明白自己能帶給團隊什麼貢獻(人這麼少,沒有貢獻馬上就會被發現),船員間默契十足、溝通無障礙,動作同步一致(較不會抵消),所以船能夠行的更快、更穩(這也就是為什麼後面才行動的小船能夠追上那巨大的羅馬戰艦)。

『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的群體集思廣益雖然會帶來許多的好處,但如果是在創業團隊裡,『十個諸葛亮可以勝過一百個臭皮匠』也許會是更好的想法。

一天一篇,學習思考、分享

Images via wallbase

設計Landing Page的必備要素

lander-full

建立任何的網站最終目就是讓進入網站的訪可能夠成為你的用戶或買家,當他們願意留下來成為你的會員、提供資料,這個網站目的已經達成,但如果你的網站存在著任何可疑惑瑕疵的問題,這些人非常有可能掉頭就放棄了。

什麼是Landing Page

Landing Page指的是訪客點擊你的刊登廣告或其他形式後直接到達的頁面,這個頁面的任務就是要在簡單的幾個步驟告知使用者你是誰,你會給使用者帶來什麼服務,帶給他們什麼價值,通常這個頁面會清楚的解釋清楚我是誰。

建立Landing Page的目的在於說服你的訪客,並希望他們可以:

  • 填寫表格
  • 提供個人資訊
  • 購買商品
  • 付費訂閱及下載
  • 繼續閱讀更多訊息

Landing Page必要元素

  • 醒目的產品Logo
  • 明確的產品意象或表達產品價值(通常會帶有一張清楚的意象圖)
  • 有限Step中介紹完該產品(通常不超過4步)
  • 簡單又清楚的表單(註冊或登入及搜尋)或按鈕(試用或購買)
  • 增加可信度的合作廠商Logo(或是Facebook讚數、使用者數量)

landing page

繼續閱讀

每周文摘 2012/12/23

本週文摘

成功主管的九項特質

『主管難為』是每個主管共同的感受。但既然有這樣的職位,就應該充分發揮這個職位所賦予的影響力(influence),台大郭瑞祥教授也將影像力(INFLUENCE)歸納出如何做一個好的主管,分別為以下九點 :
1. Integrity(誠信正直)
2. Nurturing(栽培後進)
3. Fairness(公平待人)
4. Listening(傾聽民情)
5. Understanding(瞭解溝通)
6. Encouraging(激勵從屬)
7. Navigating(引導方向)
8. Connecting(連結人群)
9. Empower(授權團隊)

設計四大基本原則

「一旦能夠說出什麼東西的名字,就會很容易注意到它的存在。你就會開始掌握它,擁有它,使它在你的控制中。」。當我們不曉得這些設計觀念的存在,我們也很難會注意到設計作品上問題、缺漏,更不可能做出良好的設計。
四大原則分別為對比、重複、親密性、對齊

滿足主流與專業的抉擇

幾乎每個人都使用過Office word,也許你已經用了3年、5年,你可能知道一些進階的功能(快速鍵、校正、樣板),但我敢保證還是有很多人用了五年仍然使用word所提供的基本功能,80%的使用者只用了word所提供功能的20%,這80%的使用者就是這些主流型使用者。

你是主流型還是專家型使用者?不論你是哪一種類型,當在開發自己的產品時,先了解自己的TA是誰,在以他們的需求判斷你的產品需要主流型或專家型思維,但不管是哪一種,沒有人會討厭簡單的設計。

到位思考

換位思考永遠沒辦法完整的得到所有重要的要素,只有走出辦公室、走出你的倉庫,實際去問問那些人碰到了甚麼問題,讓他們親自向你『到味說明』,才能得到正確的要素,然後再重新進行思考、設計,達到真正有意義的『到味思考』。

限量的魔力

電視上或廣告上常常都會看到斗大的字眼,限量發行、限量搶購。以限量之名,行騙人之實的例子實在不少,廠家今天打出「限量」這個旗號,一旦賣火了就又不限量了,或者今年以這個名義推出「限量」,明年又換個主題再來個「限量」,身為消費者的我們除了不要輕易地相信他們以外,也思考這個商品限不限量到底有沒有差別,並不是所有以「限量」為名的商品,都能夠成功上市。許多品牌經理人不約而同的指出:「為限量而限量的產品,注定失敗。」

賣雞排比你想的還要複雜

賣雞排賣滷味沒有甚麼不好,重點是有沒有熱忱、有沒有想法、趕不敢拼、想不想做好,而不是單純只是想逃避公司打工!

 

一週一摘,學習思考、內化、分享!

Images via wallbase CC License.

賣雞排比你想還要複雜

賣雞排比你想還要複雜

常常聽到『寫code寫不好以後就去賣雞排』、『賣雞排月入二十萬』這些話,我還真的以為賣雞排真的比寫程式還來的好賺,近幾年記者更是喜歡拿X科新貴轉行賣雞排、賣滷味,月入高達二十萬,真的有這麼簡單又神奇的事情嗎,這件事情的肯定不單純。

賣雞排真的能賺那麼多錢?

如果你認真思考,賣雞排要賺到這些錢實在不簡單,讓我們簡單的計算一下吧,一塊雞排單價大概35$~55$,每塊雞排購買現成醃製好的成本約18$~25$,一桶油成本約900$,扣一扣每塊雞排大約賺了20$。如果每天賣個200片,可以賺進4000$,一個月是12萬,然後扣掉店租假設三萬,人事成本1萬8左右聘兩人為3萬6,瓦斯水電算一萬,12 – 3 – 3.6 -1 = 4.4萬,要賺更多就只能依靠更多的人潮、更多人來購買。

讀書跟雞排毫無關係關係

不管雞排好賺還是難賺,賣雞排這件事情跟會讀會念書、會不會寫程式都沒有甚麼關係,『寫code寫不好以後就去賣雞排』充滿看不起的意味(當然你可以不這麼認為),似乎認為賣雞排的人都不是聰明人,自己高人一等一般。每個行業都有每個行業的撇步,去看看那些能夠將雞排賣得好的、加盟店分店不斷擴張的人,肯定不是個笨蛋,說清楚一點,這些人知道他們要如何經營,做品牌、做行銷、找客群,而不是耍耍嘴皮,高高在上。

如何賣雞排

我自己也沒賣過雞排,所以不曉得怎麼賣是正確的,網友dougmichelle2001從小開始就計畫著這所謂的"雞排狂想曲",以下是他的備忘錄 :

  • 老闆絕對不能跳下去炸雞排,老闆撩下去的話就沒時間動腦行銷(重要!)
  • 務必要開在學校旁邊,要花高時薪找正妹顧店,大量使用"女性費洛蒙"。
  • 口味一定要重、要請小孩子們多試吃、多給建議,但是廣告要主打"超健康"
  • 初期用買X送X,用來制約更多學生的味蕾與吃垃圾食物的習慣。
  • 熱情贊助校園社團或其他學生舉辦的活動,讓更多人愛上垃圾食物。
  • 每日一物特價十元,創造永遠都大排長龍的印象。
  • 每日固定時間在店門口提供免費試吃,當然要由正妹來端盤子。
  • 舉辦刮刮樂贈獎活動,每次消費達XX元就可以抽現金折價券或免費雞排 (限下次消費使用)
  • 每個月用活動的方式送出一台IPAD2或IPHONE(抓狂吧!孩子!)
  • 找一群阿宅上網曝光賣雞排的"正妹店員",炒作新聞(雞排妹?)
  • 凡來店購物的消費者,店內可樂喝到飽。(真是不健康到夭壽哀!)
  • 把炸起來最"香"的味道,刻意往店外"吹送"(嗅覺制約)
  • 潛意識音樂創造"雞排店主題曲",時時播送(聽覺制約)
  • 除了正妹店員外,還要找"帥哥"來吸引女性顧客,再交叉吸引更多男性。
  • 找暗樁投訴"人權團體",說我們店裡物化女性,記者特別愛這種新聞,免費曝光。
  • 臉書、官方網站建立,每天分享"今日最正or最帥"的顧客照片,參與活動者消費全免。
  • 美食、旅遊相關論壇大規模發動討論,買相關部落客寫文章曝光。
  • 建立慈善形象,低收入戶可享一折優惠(誰在消費誰啊…=口=)
  • 依照規定開發票,誠實納稅,為了連鎖品牌加盟做準備…………

真是精彩,賣雞排賣滷味沒有甚麼不好,重點是有沒有熱忱、有沒有想法、趕不敢拼、想不想做好,而不是單純只是想逃避公司打工!

一天一篇,學習思考、分享

Images via wallbase CC License.

參考資料

潛意識行銷 – 雞排店的狂想曲

限量的魔力

限量的魔力

不管事出門逛街購物、還是上網購物,限量版商品幾乎無所不在,很多人一聽到「限量」兩個字,馬上就會有非買到不可的衝動。限量版商品幾乎多到我們完全無法判斷它到底是不是真的限量,限量很多是假的,常常只是用來操作的行銷手法。

別被騙了

電視上或廣告上常常都會看到斗大的字眼,限量發行、限量搶購。以限量之名,行騙人之實的例子實在不少,舉去年的例子,台北悠遊卡公司在台北燈會設攤發售「幸運超值紅包袋」,也是打著限量的口號,銷售無限量的無用福袋。

1360081272

廠家今天打出「限量」這個旗號,一旦賣火了就又不限量了,或者今年以這個名義推出「限量」,明年又換個主題再來個「限量」,身為消費者的我們除了不要輕易地相信他們以外,也思考這個商品限不限量到底有沒有差別。

限量的魔力

『我喜歡與眾不同』,我想這應該就是限量的魔力所在,如果限量版行銷手法做得恰當,那麼這個魔力就會非常可怕!嘉義的福義軒「每人限購兩包」的策略行之有年,「只此一家,別無分號」的定位早就深植人心,很難買到、真實限量更為福義軒蛋捲帶誠信的品牌魔力,看看可怕的排隊搶購盛況:

福義軒為了怕大家都跟黃牛買貴了,最近更在官網打出一口號『一人一帳號、人人買的到,拒絕購買黃牛商品』。

限量執行的必備要素

用限量製造危機感

用「限量」來製造消費的危機感、刺激買氣,就像是最近的iPhone5, iPad mini一樣,每位果迷深怕晚一步就搶不到了,熬夜也要排隊也要買到。

與眾不同

「I am different」 的內在渴求越來越強烈時,我們渴望擁有一些與眾不同的地方,年輕人更不喜歡me too~me too的產品,

值得炫耀

當許多人把購物當成一種炫耀,許多的全球限量版跑車、限量名牌包包都是這樣,這些商品成為他們建立人際間身份地位認同最直接的工具。

小有名氣

在品牌知名度欠缺的情況下, 消費者是不會有興趣購買商家自嗨的限量商品,這種策略只能騙到貪小便宜的外行人

具流行、話題性

除了收藏價值外,具有時事「話題性」或「流行性」往往是人們購買限量商品重要的動機。

為了限量而限量

如上面所說,並不是所有以「限量」為名的商品,都能夠成功上市。許多品牌經理人不約而同的指出:「為限量而限量的產品,注定失敗。」

一天一篇,學習思考、分享

Images via wallbase , 冒險者攻略 CC License.

到味思考

到味思考

成功人士成功的關鍵奧秘是他們懂得『從他人的角度思考問題』,成功的設計更是如此。從他人的角度思考問題也就是所謂的『換位思考』,透過換位思考的方式,從中瞭解別人對事物的看法,要做好這件事情並不容易,但卻很重要。例如戰爭時打仗的時候,瞭解對手的策略想法才能打擊他們;開發產品時,得先瞭解自己的TA在想什麼,完成他們的需求,知彼知己、百戰百勝。

作品還是產品

首先必須釐清自己的設計是產品還是作品,作品通常由自己的觀點進行設計,把自己認為非常酷、非常喜歡的那些想法,從裡到外的添加上去,由自己的觀點實作進行,極端的例子就是你按照自己的全身比例完美設計了一套衣服,結果這套衣服只有你自己穿得下去,自己開心就好。

設計的本質不該是這樣的!!設計的目的是除了讓自己過得更好以外,更要讓所有人都能夠得到更好的生活、更好的體驗,要達到這個目標,就必須讓作品能夠變成產品,作品的出發點是去作出我喜歡的東西,而產品的出發點是去作出使用者可能會喜歡的東西、我能為他們改變甚麼。

產品跟作品的最大不同就在於『換位思考』。

環境、角色、情節

在製作產品或服務的時候,我們肯定嘗試過換位思考,嘗試著以為自己就是產品的使用者,甚至大作主張的認為他們一定會喜歡這個新功能,憑什麼能夠這麼確定我就是產品使用者?

自以為的換位思考,往往只做了『半套』,常常使用自己的觀點、知識、文化來去模擬真正的使用者,而不真正的去了解這些使用者的年紀、環境、角色、習慣、經驗、知識、立場、文化、劇本等…,在設計的時候一定要考慮到比產品更大的環境,

到味的思考

即使你瞭解了上面說的那些要素,但說穿了你永遠無法模擬真正使用者的思考模式,摸到大象的鼻子卻沒摸到大象的全身。要能做到真正到味的思考,沒有別的辦法,只有走出辦公室、走出你的倉庫,實際去問問那些人碰到了甚麼問題,讓他們親自向你『到味說明』,才能得到正確的要素,然後再重新進行思考、設計,達到真正有意義的『到味思考』。

遇到問題的時候,往往認為自己能夠想到答案,最後徒勞又無功,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們常常不敢主動的去發問,從而失去了許多學習的經驗,到味思考要表達的就是有時候主動詢問會比自己埋頭苦幹還來的有效許多。

一天一篇,學習思考、分享

Images via wallbase CC License.

滿足主流與專業的抉擇

滿足主流與專業的抉擇

一個產品會給各式各樣的使用者來使用,不論這個產品是一般性還是專業性的,產品提供的功能對於不同的人來說感受皆是不同的,一些專家會喜歡複雜、功能多、技術高的產品,但一般使用者只需要滿足需求的功能即可,通常在開發產品之前就要先決定你的TA(Target audience)是誰,他們想要的是什麼,大致上我們可以把產品的使用者分為三種,分別為專家型、隨意型、主流型三種,以下分別介紹

專家型使用者

身為專家型使用者,他們懂得許多專業的技術、術語(甚至比你還專業),喜歡嘗試探索你的產品,並且會提供你各種改良的意見,非常捨得花時間在研究探索你的產品。

隨意型使用者

這群使用者可能用與你類似的產品或服務,他們非常有興趣使用比原先更棒的產品,如果你要提供新的功能給他們,除非這項功能非常簡單,不然他們會非常反彈,因為他們較不喜歡學習新的東西,學習意願較低。

主流型使用者

也就是產品的主要的用戶群,這些人不會因為你的技術高強而使用你的產品,他們使用你的產品單純只是為了完成他們的某項任務,他們喜歡簡單的事物,不喜歡學習,如果你讓他們感到困惑他們很可能馬上換下一家。

幾乎每個人都使用過Office word,也許你已經用了3年、5年,你可能知道一些進階的功能(快速鍵、校正、樣板),但我敢保證還是有很多人用了五年仍然使用word所提供的基本功能,80%的使用者只用了word所提供功能的20%,這80%的使用者就是這些主流型使用者。

8020

忽略專家型用戶

如果你的產品TA(Target audience)屬於廣大的一般使用群,那麼你大可不必理會那些專家使用者所提出來的意見,因為他們完全無法體驗、瞭解一般使用者想要的是什麼,他們老是在追求主流使用者不在乎的功能。你必須謹慎評估他們所提出來的建議,一旦你聽信了他們的意見,你的產品極有可能會讓廣大的主流用戶感到複雜、難用,然後就不用了。

先為主流型用戶設計

為什麼要先為主流用戶設計,因為

  • 主流用戶佔了所有用戶的80%以上
  • 達到主流用戶的需求相對較容易
  • 一旦你滿足主流用戶的需求,他們會忠心的跟隨你

福特的T型車並不是市場上的第一輛汽車,但卻是第一輛為平民大眾製造的汽車。亨利‧福特之所以能徹底改變汽車業,就是因為他毫不動搖地把典型用戶作為自己的目標。他的核心理念就是簡單。

我們要為大多數人製造一輛汽車。這輛車足夠小,哪怕一個人也可以駕駛它、修理它。我們要為它設計出最簡單、最先進的引擎,然後再投入生產。但這輛車的售價卻非常低,不會有人因為工資不高而買不起它。  – 亨利‧福特談T型車

主流 vs 專家

  • 主流用戶希望需求能夠立即的完成,專家用戶喜歡先設定自己的偏好。
  • 主流用戶認為簡單易操作最有價值,專家用戶在乎操控是不是很精確。
  • 主流用戶想要得到滿足需求的結果,專家用戶則是想得到完美的結果。
  • 主流用戶害怕隨意操作弄壞了什麼,專家用戶熱愛拆開產品看的詳細。
  • 主流用戶喜歡看生動的範例和故事,專家用戶則是想看看產品的原理。
  • 主流用戶用戶很討厭複雜的說明書,專家用戶願意看完那無趣的說明。

你是主流型還是專家型使用者?記得,不論你是哪一種類型,當在開發自己的產品時,先了解自己的TA是誰,在以他們的需求判斷你的產品需要主流型或專家型思維,但不管是哪一種,沒有人會討厭簡單的設計

一天一篇,學習思考、分享

Images via wallbase CC License.

參考資料

簡約至上 – Giles Colborne 著

設計四大基本原則

設計四大基本原則

本文為『the non-designer’s design book』一書(Robin Williams著)內容心得系列文章第一篇,這本書如它的書名一般,即使是沒受過正規設計教育的人也能學到正確的設計概念,本系列文章共有六篇,分別為 :

  • 設計四大基本原則
  • 設計第一原則:親密性
  • 設計第二原則:對齊
  • 設計第三原則:重複
  • 設計第四原則:對比
  • 設計四大基本原則總結

沒聽過所以你沒注意過

本書提到一個很重要的觀念,「一旦能夠說出什麼東西的名字,就會很容易注意到它的存在。你就會開始掌握它,擁有它,使它在你的控制中。」。當我們不曉得這些設計觀念的存在,我們也很難會注意到設計作品上問題、缺漏,更不可能做出良好的設計。

四大原則學習步驟

學習四大基本原則  >  認識到自己沒有運用到這些原則  >  應用基本原則

對比(Contrast)

對比的就是避免頁面上有太多相似的元素,透過對比讓最重要的內容能夠稱脫出來,吸引使用者的目光。對比可以使用字體、顏色、大小、線寬、形狀、空間等方式,對比能夠讓訊息更準確傳達、內容更容易被記住、內容更迅速尋找,是設計必備的技巧。

猶豫不絕,如果你想要讓對比效果明顯,就不要害怕,對必的差距要夠大:不要將黑色與咖啡色拿來做對比,這樣的對比力道完全不足。
太多對比,不要在一個頁面使用太多種字體,造成沒有主角的窘境。

重複(Repetition)

重複的目的就是「一致性」,讓設計中的視覺元素在整個設計中重複出現。重複這項技巧在設計上也十分常見,例如你會重複的使用相同顏色、形狀、材質、空間關系、線寬、字體、大小和圖片等。

太多的重複元素,這樣會讓原本想呈現的主體被埋沒,而且令人討厭。

對齊(Alignment)

任何東西都不能在頁面上隨便放置,每個元素都應該與頁面上的任何元素有某種視覺關係,讓設計能夠保持清晰、精巧,提昇整體的可讀性。

避免在一個頁面上混合使用多種對齊模式,也就是不要有一些置左,一些又置右。

盡量避免使用置中對齊,除非這是比較正式、穩重的設計。

親密性(Proximity)

彼此相關的項應當靠近,歸組在一起。如果多個項相互之間存在很近的親密性,它們就會成為一個視覺單元,而不是多個孤立的元素。這有助於組織信息,減少混亂,為使用者提供清晰的結構。

一個頁面有太多孤立的元素

不要在元素間留有相同的空白,除非這些元素互相之間是存在著關係的。

任何的設計理論都有一定的價值存在,Robin所提除的四大基本原則更是基礎中的基礎,雖然這四種元素都是極為簡單的觀念,我們卻時常沒去注意誤觸了許多設計上的陷阱。知易行難,在說明瞭解與實際操作的差距,如果連「知」都無法達到(瞭解),那根本無法做到「行」這點(實作),做任何東西皆如此,「無知難行」。

一天一篇,學習思考、分享

Images via wallbase CC License.

參考資料

the non-designer’s design book – Robin Williams著